top of page
台灣藝術經理人協會

2025 全球10大必看展覽

  • 作家相片: TAMA
    TAMA
  • 1月7日
  • 讀畢需時 4 分鐘

藝術、工藝與時尚是人類文化的結晶,以不同語言講述美、歷史與未來的故事。羅浮宮首場時尚展回望歷史,探索藝術與時尚的連結,展現莫內、塞尚、克林姆等名家的深情筆觸,帶來全新美感體驗。展覽邀請觀眾思考:美如何跨越時空,成為人類共通的語言?



微觀工藝,時尚的藝術

羅浮宮自1月24日至7月21日首度舉辦「微觀工藝,時尚的藝術」展覽,結合典藏珍寶與現代設計,聚焦裝飾風格與工藝歷史。展品涵蓋拜占庭金工、第二帝國織品等,展示人類對美的追尋。9000平方公尺展區內,65件高級訂製服與30多件精美配飾將與館藏並列,讓藝術啟發創意,時尚回響歷史。


約1570至1590年代的盔甲。(轉自羅浮宮)
約1570至1590年代的盔甲。(轉自羅浮宮)

邂逅:賈科梅蒂

賈科梅蒂的創作歷程經歷了平面繪畫、立體主義、超現實主義,到戰後的現實主義轉變。他以細長、孤寂的雕塑表現存在主義,回應二戰帶來的痛苦與毀滅,探索人性與集體心靈。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與巴黎賈科梅蒂基金會將於5月8日至2026年2月合作舉辦「邂逅:賈科梅蒂」展覽,呈現三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,探索情感深刻的藝術交流,反映人類脆弱與存在困境。


賈科梅蒂手持〈3個行走的男人〉,1940年代檔案照片。(轉自賈科梅蒂基金會與巴比肯藝術中心)
賈科梅蒂手持〈3個行走的男人〉,1940年代檔案照片。(轉自賈科梅蒂基金會與巴比肯藝術中心)

愛德華.孟克的肖像畫

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自3月13日至6月15日舉辦「愛德華.孟克的肖像畫」展,首次專注於孟克作為肖像畫家的作品。展覽分為「孟克的親密家人」、「與波希米亞激進者的交流」、「贊助人與收藏家」和「最親密的知己」四大主題,展示超過40件1880至1920年間的作品,其中包括首次在英國公開的畫作。展覽揭示孟克如何將與特定人物的肖像創作賦予普遍象徵意義,並探索他在斯堪的納維亞及歐洲的人際關係網絡,呈現其情感的普世意涵。

孟克1906年作品〈菲利克斯.奧爾巴赫肖像〉。(轉自梵谷美術館與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)
孟克1906年作品〈菲利克斯.奧爾巴赫肖像〉。(轉自梵谷美術館與倫敦國家肖像美術館)

薩金特與巴黎

為紀念約翰.辛格.薩金特逝世100週年,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巴黎奧塞美術館合作策劃「薩金特與巴黎」展覽,回顧他自1874年起在巴黎的創作歷程。18歲的薩金特懷抱大師夢,踏上巴黎,並以細膩筆觸描繪上流社會的優雅。展覽全景展示他在巴黎的10年創作,重點聚焦1884年在巴黎沙龍展出、引起巨大爭議的作品《X夫人》。展期自4月27日至8月3日。

薩金特1883-1884年作品〈X夫人〉。(轉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)
薩金特1883-1884年作品〈X夫人〉。(轉自大都會藝術博物館)

歌川廣重:旅途

生於日本動盪的時代,以獨特的美學視角描繪人生百態,為各階層帶來共鳴與慰藉。作為浮世繪大師,他的作品展現了對人世的深刻觀察及對自然時序的敏銳感知。大英博物館自5月1日至9月7日舉辦「歌川廣重:旅途」展,結合來自美國的廣重作品捐贈與大英博物館的館藏,帶領觀眾穿越江戶時代,領略他筆下的自然美景與城市生活。

歌川廣重約1832年作品〈駿州富士川渡舩之圖〉。(轉自大英博物館)
歌川廣重約1832年作品〈駿州富士川渡舩之圖〉。(轉自大英博物館)

莫內:睡蓮的時光

莫內於1883年定居吉維尼,並以那裡的睡蓮池畔為靈感,創作出影響深遠的「睡蓮」系列,成為其藝術生涯的巔峰之作。為紀念印象派誕生150週年,「莫內:睡蓮的時光」展覽將於3月7日至6月8日在京都市京瓷美術館舉辦,展出從早期作品到壯麗的大尺幅畫作,深入探討莫內晚年的創作核心與吉維尼的魅力。

莫內1916-1919年作品〈睡蓮〉。(轉自瑪摩丹美術館與京都市京瓷美術館)
莫內1916-1919年作品〈睡蓮〉。(轉自瑪摩丹美術館與京都市京瓷美術館)

徐道獲:漫行家屋

倫敦泰德現代美術館自5月1日至10月19日舉辦韓國藝術家徐道獲的回顧展「漫行家屋」,展出其30年間在首爾、紐約和倫敦的創作。展覽以「家」為核心,探索身份、記憶與空間的關聯,展示其宏大裝置、雕塑、影像及繪畫作品。展名源於對韓屋重構的思考,徐道獲的「可移動之家」概念探索建築、空間與身體之間的深度連結。他曾表示,空間不僅是物理性的,更是隱喻的、心理的容器。

徐道獲2022年作品〈中繼站系列〉。(轉自徐道獲與泰德現代美術館)
徐道獲2022年作品〈中繼站系列〉。(轉自徐道獲與泰德現代美術館)

洞見:克林姆〈新娘〉

克林姆於1917年構思了他的宏大寓言畫作《新娘》,但未能完成,因為他於1918年2月突然去世,留下這幅未竟之作。珍貴的影像由攝影師莫里茲.內爾記錄了《新娘》與《持扇的女子》置於克林姆工作室的場景,反映出當時的靜謐氛圍。維也納美景宮自5月15日至10月5日舉辦「洞見:克林姆〈新娘〉」展覽,呈現《新娘》與大量鉛筆素描,揭示克林姆如何塑造人物情感。展覽也將公開克林姆最後一本素描本的習作,並結合X光掃描,深入分析畫作結構。

克林姆未完成作品〈新娘〉。(轉自維也納美景宮)
克林姆未完成作品〈新娘〉。(轉自維也納美景宮)

塞尚與布芳莊園

塞尚的作品深受家鄉普羅旺斯艾克斯的自然風光影響,他將人物與景觀融合,賦予畫作永恆的生命。2025年,經過長時間修復,塞尚曾居住40年的家族宅邸——布芳莊園將首次對外開放。這座艾克斯文化遺產的重要地標,修繕過程中發現了塞尚早期在牆面上創作的灰泥畫作,展示了他藝術的初期天賦。格拉內博物館自6月28日至10月12日舉辦「塞尚與布芳莊園」展覽,回顧塞尚的創作歷程,同時,普羅旺斯艾克斯也發起了全年不休的「塞尚2025」文化慶典,邀請人們一同走進自然、藝術與情感交織的詩意之旅。

塞尚1890-1895年作品〈玩牌者〉。(來自奧塞美術館與格拉內博物館)
塞尚1890-1895年作品〈玩牌者〉。(來自奧塞美術館與格拉內博物館)

蒂妲.史雲頓沉浸式展覽

蒂妲·史雲頓,作為演員與作家,以文學視角探索世界,展現百變形象和卓越演技,成為多位導演的靈感繆斯。荷蘭阿姆斯特丹Eye電影博物館自9月26日起舉辦與她的獨家合作沉浸式展覽,打破演員角色的界限,邀請觀眾參與一場跨越藝術邊界的感官之旅。展覽將深入探討德瑞克·賈曼作品對史雲頓影藝生涯的影響,並探索她與導演阿莫多瓦、阿比查邦等人的合作關係。

蒂妲.史雲頓。(Brigitte Lacombe攝影,轉自art.ltn.com)
蒂妲.史雲頓。(Brigitte Lacombe攝影,轉自art.ltn.com

文章分享到:

bottom of page